周易的发展及基本思想
从伏羲画八卦,夏代出现《连山易》,商代出现《归藏易》,周初经周文王等演绎整理而成《周易》,春秋战国时期又经孔子及其弟子写成解说《周易》的“易传”(又称“十翼”),到汉代将“易传”纳入《周易》之中,列为群经之首,尊称为《易经》,易学遂成为中国人认识世界、认识社会、认识人生的指导思想。
中国几千年易学研究和发展中,主要出现了义理、象数两大派系,具体而言,又可分为象数、玑祥、图书、义理、儒理、考史六个宗系,易道广大,无所不包,成为波及一切学术文化领域的一门显学。从古到今,易学研究之潮流虽有起伏,但两派六宗的研究态势一直在继续,到东西方文明日趋交流融合的今天,已出现全球性的易学研究热。
李约瑟在其巨著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中说中国是“世界文明的摇篮”,称《周易》为“万有概念宝库”。
中国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张协和(即今易学名家张延生之父)为山东大学中国周易研究中心题词说:“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人:德国汉森堡,其论文为《测不准原理》;丹麦玻尔,其论文为《相生相克原理》,并在庆祝酒会上以太极八卦纪念章赠人;中国杨振宁、李政道,其论文为《不对等定律》,并自称得于易经之启示。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,当犹有其人,愿周易学者多为现代科技服务。”
有趣的是,杨振宁曾用周易的火珠林式占法推测出微粒子的突破要每隔30年才能产生一次,以现在的物理学历史来验证,完全正确。
《周易》蕴涵精湛的哲学思想,包括太极生化的宇宙观,三才统一的整体观,相反相成的矛盾观,对称互补的均衡观,穷变通久的变化观等。《周易》更展示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多种思维方法,如观物取象的直观思维、取象类比的形象思维、类聚群分的逻辑思维、穷神知化的辨证思维、极数通变的象数思维等。此各具特色的思维方法,较之西方哲学思想各有优势。他充分诱导了中华民族的精思睿智,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无限的聪明才智。
《爱因斯坦文集》卷一中写道:“西方科学的发展是认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,那就是: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(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),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(在文艺复兴时期)。在我看来,中国的圣哲没有走上这两步,那是用不着惊奇的,令人惊奇的倒是,这些发现[在中国]全都做出来了。”
中国古代那么众多的重大发明创造是怎么来的?《周易和黄帝内经》(唐明邦《周易研究论文集第四辑》)中说到:“形式逻辑体系之外,是用什么样的逻辑思维方法揭开了如此之多的自然界的奥秘?他们使用的是东方特有的易学逻辑,它深藏于《周易》象数思想体系中。”
西方思维方式注重研究事物本身状态,以实验科学为基础,其特点是局部的、静态的,因此对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考虑较少。而东方的思维方式则注重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相对稳定性的发展过程,其特点是系统的、整体的、动态的。如将西方科学一贯的思维称之为局域性逻辑体系和思维模式,则东方的周易可称之为整体性逻辑体系和思维模式。
《易传》曰:“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”;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,曲成万物而不遗”;“极天下之颐者存乎卦,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”。一部《周易》,贮存了关于宇宙的全部信息,是一个包罗万象,无所不有的信息库,只要掌握有关周易运用的“检索方法”,即可提取出有关客观世界变化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