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名与社会的关系(3)
姓是源于生殖崇拜,氏则有明显的政治特征代表着诸侯王的封地。姓字是女字旁,最初带有明显的母系社会的特征,最早的姓氏全部是女字旁,姬、姜、姒、妊、妘、娮、姚。比如舜帝本名姚重华,大禹本名姒文命,周朝诸王皆姓姬,姜太公姓姜,但他是贵族有封地,故又名兵家祖师吕望。后来吕不韦想沾光于是召集其门人编纂了《吕氏春秋》。据社会学之父涂尔干(Durkheim)的著作《乱论的禁忌及其起源》阐述,最早的姓源于图腾崇拜,人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得出经验,近亲繁殖会使后代残疾的可能性变高,于是同一宗族的人会把族纹文在身上,这样在外遇到身上有同样族纹的人就尽量避免结合,人类社会就出现了和动物相区别的伦理。后来这些族纹逐渐演变成我们的姓,我们初次见面都会问一句您贵姓。故礼记云:昏(婚)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而名则是个体意识的一个体现,因为有名的区分使得我们在同姓的群体内有独立的地位和自我认知。西方人习惯将名放在姓之前,体现一种个体高于群体的精神,而中国、蒙古、韩国、日本、越南等地则将姓提前,则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原则。中国人将名和表字分开,另外某些人还有特别的号:名是长辈叫的,一切长辈均可称其名,自称、谦称时也可用名。如果关系非常亲近,在私下也可直接称名。在尊长之前,一切的的自称用名,而不能用字或者号。《出师表》的第一句就是臣亮言。否则则是失礼。而和一般的同辈、晚辈交往中,对方须称呼表字,如果叫名,就是冒犯,直呼其名,指名道姓等从来都是不值得提倡。长辈称呼时,道义上可以直呼其名,但一般以表字相称,来表示客气和尊敬。比如,马超张嘴就是:孟德杀我全家百余口。马超骂的是”曹孟德杀我全家”,而不是骂”曹操杀我全家",直接叫姓名,是缺乏教养的做法,即便被杀全家还是不忘记礼数果然是讲究人。至于号则是文人雅士间相互使用,也用来方便自称。古代取名的时候,单字名是贵族名,双字名是贱名,曹操的谋士荀彧就曾经取笑过其同僚戏志才的名字是贱名。事实上,如同日语一样,中文里面也有非常严密的敬语体系,但是时至今日,不是针对某人,而是相信在座各位都已经抛弃的干干净净了。但某种程度来说,差等社会的消逝也是民主化的一种体现。
德国心理学家德弗勒提出:思维是内向操作的语言。通过分析某些名字的表达其实不难推断出取名人的思维。比如名字里带有两个姓氏的,多半是个气管炎,或者来自讲究男女平权的知识分子家庭,而我也不排除这孩子的父亲是靠女人上位,简称女上位。稍有区别的是,假如名字里有父母双方名字的因素,这孩子定然生长在一个相亲相爱的家庭。而名字里如同行政架构一般复杂的人,取名人大多心思复杂,多来自官宦世家且身居高位。而名字选择微言大义者,取名人大多深谙中国文化的精髓,很可能从事文艺方面的工作,这类型的名字充满张力(文学批评专业术语,来自于兰瑟姆《细读新批评》有点意思推荐看看)。而名字里面带有五行的话,比如洒家的名字梓聪(一看就知道我命格里五行缺木哈),多半是来自一个思想较为传统的家庭,封建迷信活动在这种家庭一般很是有市场,很明显在帮我取名之前,我妈就已经找算命的算过了。
而外国人取名的时候也特别热衷于从宗教取材,比如Deborah(希伯来语意为蜜蜂)、Lea(野牛)、Jacob、David、Adam、Youcef等就是典型的犹太名字,而阿拉伯人特别喜欢用真主的名字默罕默德,我已经不知道遇到过多少过Mohamed了。天主教家庭则是偏爱用耶稣十二门徒的名字,如彼得、约翰、马太、安德烈、保罗等等,而女生则多使用玛丽(圣母)等名字。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Jean-Baptiste(受洗者约翰)家人就是极传统的天主教徒,拉丁文化下的国家男女名字特别好分辨,男性名字的一般以O而女性名字则以A结尾,比如Christiano或者Christina,而男女通用的名字则有Emile、Dominique(礼拜天)等。在欧洲,和我们的氏一样,如果祖上是贵族带封地的话名字里是看得出来的,名和姓中间用Da,De,Del来连接,比如De Rossi (罗马中场)、Del Piero (前尤文前锋)、Da Vinci(达芬奇)、Giscard D’Estaing(前法国总统),注意的是前法国总统De Gaules戴高乐是假贵族,欧洲现存的贵族都是拿破仑王朝洗牌后的产物,且经过祖先们的胡乱挥霍,大多已经败落,我有位朋友名字就叫De Gail,祖上在斯特拉斯堡附近有大片封地,但现在已然沦落到陪我蹲在学校里熬面包,真是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但有个贵族名字也未必是好事,如果碰到文革这种破事情分分钟会被打到脸肿。总的来说,中国人的姓相对比较没有特色,于是在名字上作文章,除了张伟、王芳这类烂大街的。而外国人则是名字趋同,只有在姓氏能体现其差别。
|